记者(右一、右二)跟着申磊的团队跋山涉水,体验了一天的养蜂人生活。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陈平华 摄
淳安县枫树岭镇源塘村,背靠海拔近2000米的磨心尖。炙热的阳光,透过茂盛的林木,斑驳地洒在林荫小道上。
当耳畔响起蜜蜂的“嗡嗡”声时,莫岛数字养蜂基地也就到了。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养蜂,完成对蜂群的精细化管理,实现蜂蜜产量的大幅度提升,这是37岁养蜂博士申磊追梦的新方向。
头顶烈日,步入基地,只见花丛中、石头上、小溪边,蓝灰相间的智能蜂箱整齐地码放着。蜂箱边,申磊用手缓缓地抽出蜂巢,一时间,成百上千的蜜蜂钻出来尽情飞舞。每检查完一个蜂箱,申磊都会舔一舔手指上残留的蜂蜜。他说,这一刻,是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候。
不久前,一个最高气温达37摄氏度的高温天,我们跟着申磊的团队跋山涉水,体验了一天的养蜂人生活。这天,我们体会到暴晒养蜂的苦辛,感受到被蜂蜇的酸爽,也享受着收割蜂蜜的甜蜜。申磊说,养蜂人的夏天,就是在这三种滋味里不停转换。三种滋味,对他而言,是不一样的幸福感。
外观漂亮的智能蜂箱与千岛湖美景相得益彰。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钱乙 摄
第1味 苦辛
一天在阳光下至少劳作6小时
上午10时,千岛湖畔蝉鸣声声,火辣辣的太阳高挂在天空,隔着运动鞋橡胶底,我们都能感受到柏油路面的滚烫。申磊刚坐下没多久,就匆匆喝完一大壶水,并将开启第二轮的工作。“蜜蜂很娇气的,一点也受不得晒,夏天要多花时间照顾,我带你们瞧瞧去。”拧干t恤衫上的汗水,申磊从柜子里拿出两件防护服,向我们递了过来,“要是怕蜜蜂蜇,穿上这个吧。”
跟随申磊上山的路并不好走。为了让蜜蜂避免被太阳直射,许多蜂箱都被藏在半米深的草丛里,我们不得不拄着木棍蹚着走,但还没走一小截,又赶紧停下来挠痒。低头看,腿上已被蚊虫叮咬了数个红块。申磊告诉我们,位于源塘村的养蜂基地,共有3公里的路程,摆放了400多个蜂箱,他要负责维护其中的100箱。
申磊每天上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箱给蜂王剪翅膀。“你看,这就是蜂王,他是蜂群的‘司令’,但因为天气热,性情变得很暴躁,动辄就会带蜂群飞走。”来到一处蜂箱前,申磊逐个拎起蜂巢,仔细地寻找蜂王。不一会儿,他就用手指轻捏起一只拖着长尾巴的蜜蜂,笑着向我们展示蜂王的模样。
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溢出,让我们有些睁不开眼。“夏天是养蜂最煎熬的日子,我养了13年蜂都还没适应。”申磊笑着说,养蜂虽然是很苦的差事,但支撑着他走到今天的动力,就是心中的“甜蜜梦想”。博士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后,去年,申磊从家乡河南千里迢迢来到淳安,担任莫岛数字养蜂基地的技术总监。
“别小看捏蜜蜂这个动作,我练习了不少于千次,用力过猛,它会死掉;用力不够,它就飞走。”正在这时,申磊朝着蜂箱里轻轻放开手,蜂王不停地扑腾着翅膀,身体却只能在蜂巢上爬行。帮蜂王剪完翅膀后,申磊又摸了摸蜂箱的塑料外壳,因为感到有些烫手,他赶忙抱着蜂箱朝林荫处走去,紧接着,又往蜂箱的凹槽注满了冷水……一整套的“养护”工序过后,蜜蜂们终于有了清凉的家。
看着蜂箱出口的蜜蜂陆续回巢“乘凉”,申磊喜笑颜开,他认为蜜蜂是通人性的。维护了5个蜂箱后,我们的后背就被汗水浸湿,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身穿的防护服简直成了一个大蒸笼。“养护完100个蜂箱,要在阳光下站6小时,一天要换3套工作服,不然的话,衣服上都是白色的盐渍。”申磊一边伸出黝黑的胳膊,一边开起玩笑说道,“我以前可是个‘小白脸’,现在你看,都快黑成非洲兄弟了。”
除了要管理蜂箱,申磊每天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任务——维护蜜源。在申磊眼里,蜂箱周围5公里的花花草草都是宝贝,每天工作的间隙,他都会带着记录本去寻找蜜源。“有的地方蜜源不够,我们就得重新种植。喏,那片向日葵就是刚种上的。”顺着申磊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向日葵林。他说,如果碰到不好走的山林,还要换上高筒雨靴,一趟走下来,雨靴能倒出一碗汗。
“每天至少走3万步,但我们从来不晒微信步数,不然总是霸占榜首,多不好意思呀。”申磊调侃道。
一位小游客站在蜂箱前,对蜜蜂产生了浓烈的好奇。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 钱乙 摄
第2味 酸爽
最多一次被蜜蜂蜇了270多针
当我们走到一处山林的半坡处,徒弟高浚恩慌忙朝申磊喊了起来:“师傅,不好,那个蜂箱的蜜蜂都逃出来了!”在离高浚恩不远处的一个蜂箱下,布着一个个黑压压的大蜂窝。蜂蜜密密麻麻地缠绕在木凳上,让我们压根不敢靠近。
看到蜂窝直接暴晒在阳光下,申磊感到很心疼,一路小跑赶了过去。“有胡蜂进来偷蜜,把蜜蜂都吓跑了。它们跑到半路上,发现蜂王没有来,又回头找蜂王,现在它们聚在门口开会,正用舞蹈传输信息。”一边仔细检查蜂王的状态,申磊一边向我们科普道。怕我们听不懂专业术语,他特地讲得非常浅显易懂。果不其然,在蜂箱的入口处,申磊找到了一具胡蜂的尸体,它正在遭受3只“守护蜂”的反击。
24小时蹲点在养蜂基地,对于这样那样的突发情况,申磊早已习以为常。“记者同志,你们赶紧离远一点,我要晃一下蜂箱,不然它们不回巢。”话音刚落,申磊便用力地抖起蜂箱来。霎时间,他被整个蜂群包围了起来,成百上千只蜜蜂漫天飞舞,吓得我们赶紧后退了几步。但未穿防护服的申磊,却没有流露出一丝畏惧。
“你没穿防护服,不怕蜜蜂蜇你吗?”我们问道。申磊用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摇摇头说:“穿防护服碍事情,脸上的汗淌多了,隔着网都看不清,干这一行怕蜇可不行。”话音刚落,当转头看到徒弟高浚恩眉头紧皱,他便立马又严肃了起来,指着手臂上一个个被蜇的黑点,训斥道,“你就当它是蜂疗,医生都说了,这还是个时髦的养生手段呢。”
在申磊眼里,要成为一名成熟的现代蜂农,必须先过畏惧这道坎,他总是用“蜂疗”这个词,鼓励刚入行的年轻人。“师傅,我前几天用嘴吹烟驱蜂,舌头都被蜇伤了。”说罢,高浚恩伸出舌头,因为蜂毒,嘴角边还长起了黑疮。
本以为靠“诉苦”能得到师傅的谅解,没想到的是,迎来的是申磊更严厉的训斥。“你不能因为被蜇一下就害怕,上次一个游客不当心打翻蜂巢,我为了保护他,全身被蜇了270多针,整个人都变肿了!”一本正经地教训完徒弟,申磊最后仍不忘传授技艺,“下次被蜇了,第一时间把针拔出来,然后用肥皂水洗洗伤口。”
两个小时的山路走下来,我们虽然身穿防护服,但手脚仍不免被蜜蜂蜇了两下,又痛又痒的感觉着实让人难受。而除了被蜇以外,更让我们感到酸爽的,还有各种毒蛇和野生动物的“陪伴”。
“如果听到‘咕咕’叫的声音,你们就要以百米速度赶紧跑,那是眼镜蛇发出来的,前几天,我就碰到了一条。”走到一处半腰深的草丛间,申磊立马大声提醒,让所有人留心脚下的路,“条件确实很艰苦,但换句话说,也说明千岛湖的生态好,我们酿出的蜂蜜也更受欢迎。”
在拥有好生态的淳安,大部分蜂农选择养一种俗称“土蜂”的中华蜜蜂。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钱乙 摄
第3味 甜蜜
蜂蜜产量比传统养蜂翻了一番
上午10时,恰逢有邻近的村民来考察,申磊再次领着我们上了山,他首先要向大伙展示数字养蜂和传统养蜂的差别。
“前一阵举办开蜜节,大部分蜜都采完了,还剩几箱没有采,你们今天有口福咯。”走到一个蓝灰相间的塑料蜂箱,申磊从里面抽出了一扇蜂巢,用小刀慢慢将“蜜盖”割下,只见浓稠的琥珀色液体流了出来。
抑制不住馋嘴与好奇,我们顺手拿起一块散落的蜂巢往嘴里塞,醇厚的甜润包裹着花香,瞬时冲击着味蕾,让人不免回忆起小时候土蜂蜜的味道。和申磊一样,在拥有好生态的淳安,大部分蜂农选择养一种俗称“土蜂”的中华蜜蜂。它们擅于在间隔较远的花丛间采蜜,百姓可将木制蜂桶置于房前屋后或山岭之间,任它们自由采蜜,一年下来也能收获到蜂蜜。
“但这得靠天吃饭,天气不好的话,可能有的木桶放一年还是空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一个木桶最多收获10多公斤蜂蜜。”站在一旁的村民汪傅椿,是一位养了十多年“土蜂”的老蜂农,他告诉记者,由于蜂桶是木制的,环境比较潮湿,容易滋生螨虫,用药水除虫就会影响到蜂蜜品质。
“通过数字养蜂这个模式,可以规避这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产量比传统养蜂翻了一番,一年能收获25公斤多的蜂蜜。”拿着一个智能蜂箱的太阳能电板,申磊向我们展示数字养蜂的黑科技,只见他摁了下蜂箱上的按键,显示屏便闪现着“温度37℃、湿度30”的字样,所有蜂箱的数据信息都与后方的电脑相连。
在现场,我们还看到每只蜂箱上贴有一个二维码,人们通过扫码,就能追溯蜂蜜的生产信息。“别小看这个蜂箱,一个就要一千多块钱咧!”申磊介绍说,这套智能蜂箱,在底部装上一套集数据分析、数据传输于一体的传感器,收集蜂群的生活以及周围的气温、湿度等数据,从而帮助管理者及时准确掌握蜂群的近况,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当着大伙的面,申磊还在手机上打开了一款名为“智能蜂箱”的app,里面记录了每个蜂箱的种种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重量等,这些数据成为管家管理“土蜂”的依据。“对蜂箱温度、湿度的分析,可得知蜂群的生活状况;对蜜蜂进出蜂箱次数的分析,会得出蜂群是否存在异常;对蜂箱重量的分析,会清楚判断出蜂蜜是否已经成熟。”申磊补充道,除了日常的“养护”外,一旦app上显示数据有异常,就会派管家到现场给予解决,确保蜜蜂有良好的产蜜环境。
通过对蜜蜂的精细化管理,过去半年时间,申磊团队就收获了1500多公斤蜂蜜。“数字化只是一项养蜂技术,背后反映的是,你越爱护小蜜蜂,它对你的回报就越大。”申磊自豪地说,今年,他们还将在淳安投放1万个智能蜂箱,目标是形成一个数字养蜂的标准,带动更多淳安老百姓致富。
我们还了解到,申磊的团队已在枫树岭镇投放了2600余只智能蜂箱,通过场地租赁的方式,帮助两个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还让2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记者手记】
有梦 再苦心也甜
王晨辉
一天的养蜂工作体验下来,我们都流了好几身汗,也被蜜蜂蜇了不少针,但我们注意到,申磊的脸上始终笑嘻嘻的,就算太阳再毒再辣,他也没有一句抱怨。
我们不止一次地问申磊,对从事养蜂行业,有没有后悔过,他都笑着摇摇头说:“我喜欢蜜蜂,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最棒的养蜂人,所以再多的苦,在我看来都是甜的。”
因为梦想,申磊连续12年扎根深山与蜂共舞,也因为梦想,他刻苦钻研,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养蜂技术水平。申磊说,2007年和他一起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养蜂专业的60多位同学,目前只有他还在坚持养蜂。
“没有梦想,我想我也是坚持不下来的。”申磊对我们说。的确,和别的工作相比,养蜂需要常年奔波在野外,历经风吹日晒雨淋,更需要忍受长时间的孤独,而在申磊看来,这些都是实现梦想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就像蜜蜂采蜜,经历的艰辛越多,采出的蜂蜜就越甜。
12年来,随着申磊养蜂技术的不断提升,从刚开始单纯想做个优秀的养蜂人,到如今希望通过养蜂带动周边乡亲们共同致富,申磊的养蜂梦想也在不断升华。他说,甜蜜的事业,理应让更多的人分享。乡亲们那一张张笑脸,也将鼓励着他继续坚守深山。
快结束采访时,申磊请我们吃了两勺新产的蜂蜜。带着野花香味的清甜,迅速化解了一天的暑气。我们深切感受到,有梦想的人,再平凡也是伟大的,追梦的过程,再辛苦也是甜蜜的。
厂家直销 树脂CBN切割片 强力开槽45钢 轴承钢 高速钢
批发 绝对正品 3M1425经济型耳罩
IPN8710饮水防腐钢管河南厂家生产明星企业
佳二妞烤骨头加盟费多少
功夫茶具配件批发 套七香道组茶具配件 陶瓷7头茶具配件
苦辛、酸爽和甜蜜 酷暑下养蜂博士的三味人生
乌金石混元黄金液中药杀菌剂防腐剂活性剂
承接过桥冲贷 企业过桥冲贷
鑫鍩 鑫源碳晶艺术墙暖 碳晶地暖 碳晶电热板 直销
豪华房车改装专业公司,房车改装厂
男士蓝条立领衬衫 新款男式衬衫 多色多款立领衬衫
诚信为本 供应欧式古典浴室柜 精雕细究 小巧精美古典浴室柜
维也纳应用科技大学允许学生打工
山水供应国际加强型割刀 品质保证 农业机械配件
砂眼堆焊修补机铸造件缺陷补焊机
欢乐迪斯科转盘 占地小 娱乐性强 制造厂家 图片
彩色吊顶玻纤吸音板 幼儿园 电影院专用 屹晟建材供应
雷士照明拟55.59亿元出售部分照明业务70%权益
精一泓扬牌不锈钢保温水箱 质优价平欢迎定制安装
电热熔套生产销售厂家补口电热熔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