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在农家乐不仅有农家菜,还能品尝五星级酒店菜品

去年9月,全省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落户广州从化西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启了广州十大名厨、国家级烹饪裁判评审员等粤菜大师“下乡”的传业授艺路,“希望农家乐不仅有农家菜,还有五星级酒店的菜”。这是广州文明实践的一个探索样本。
实践先行,不懈探索,广州正以阵地网络化、场所规范化、内容项目化、活动常态化等经验做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践行新思想、传扬新风尚的主阵地。
“粤菜师傅培训室”在从化“开枝散叶”
走进广州东北乡村,令游客们流连忘返的不仅是风情小镇的美景,还因为这里的美食。5月6日,在从化区城郊街西和村的“粤菜师傅培训室”,荷塘月色、陈村粉捞桂花鱼等一批特色粤菜成品正展示培训成果。当天,广州康莱德酒店谭国辉总厨等大师傅,正为从化区多名厨师培训粤菜。
这要从去年9月26日讲起,西和村落户了全省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此化身接地气的项目——粤菜师傅培训室,与小镇的整体建设发展相融合,以传承和发展饮食文化为目标,全面提升从化乡村旅游品质,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希望农家乐不仅有农家菜,还有五星级酒店的菜。” 谭国辉总厨表示。和一般的培训班不同,这里的学员大多是来自当地农庄、农家乐的乡厨,而负责传道授业的老师均为中国烹饪大师,其中包括9名广州十大名厨、2名广东省劳动模范,国家级烹饪裁判评审员占比三分之二,还有从事烹饪行业30余年的名家大师、星级酒店的行政总厨。
广州粤菜师傅培训室主持人、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烹饪管理系主任马健雄告诉记者,该培训室至少一个礼拜举办一次培训课,邀请粤菜名厨传授,有时候还会送教上门,到从化的餐厅去指导。课堂上,粤菜师傅会“手把手”教学员从食品安全、食材营养搭配,到各种广式汤水、点心的制作,甚至是在盘子上“作画”。
西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敬良告诉记者,每月1到2次的培训课,学员只需通过报名就能参与培训,没有报名条件限制,也不收取培训费用。粤菜师傅培训室从去年9月26日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开办了13期,培训人数共490人次。
目前在从化区,像西和村这样的粤菜师傅培训室已经在各镇(街)、特色小镇设立了24个,实现了全区域、全覆盖,有效带动了全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记者了解到,今年城郊街将投入3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粤菜师傅培训室的教学和菜式研发服务。
这是广州探索文明实践内容项目化的一个样本。由大师带着技术和人才“下乡”,在当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型职业劳动者,这些人可以继续在乡村“开枝散叶”地传承技艺,带领当地农民走向文明、富裕的前路。通过组织政策宣讲、故事会、电影展播、悦读茶座、乡风评议等接地气、聚人气的项目,使文明实践在广州有了承接载体,走到了群众的生活工作中去。
两千年文化在“讲古”阵地上推陈出新
今年4月“世界读书日”期间,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粤语讲古”传承人彭嘉志携新作《童说岭南——言之有物》,和粤语讲古传承学生代表陈培斐一起带着传承广府文化的使命,进驻了北京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我们希望发挥北京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辐射作用,将其打造成具有广府文化气息、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常态化全民活动阵地。”越秀区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科科长王正衍向记者介绍,地处广州城中心的北京街道,是历朝广州城的核心地带,文脉延续2230多年,承载了丰富生动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更显示着城市发展思路的推陈出新。越秀区已联手广汉会,成立了一支服务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礼仪队。他们将与彭嘉志的粤语讲古志愿服务宣讲队合作,以北京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常驻平台,坚守广府文化的传承工作。
广州市已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情况纳入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将学习宣讲、阵地打造、队伍建设等融入文明创建标准,要求各实践中心、所、站每月发布活动预告,定期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常态化的活动阵地。”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推广使者、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校长许昌良说,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态,传播新思想,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的日常参与。实践所可以将阅读范围扩大,覆盖包括政治、科学、文化、历史、艺术等多种学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在此环境中浸染成长,“腹有诗书气自华”。
文明实践 广州经验
阵地网络化:文明思想传播“上线”
市文明办表示,广州各试点单位正对标中央和省的要求,推进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书记”分别担任主任(所长、站长)和志愿服务总队长(队长、分队长),统筹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农家书屋、纪念馆(博物馆)、乡村大舞台、文体 广场、乡村学校少年宫、村民法治议事厅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立实践中心(所、站)主阵地和“实践驿站”,构建“一站多点”、区镇村三级联建的网络化阵地体系。
4月17日,天河区印发《的通知》,提出要全面推动各级文明实践机构统筹党员活动室、“两代表一委员”联络室及辖区内现有公共设施等,将加强阵地建设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目前,天河区已建立6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规划天河区党校为实践中心、天河文化艺术中心为实践副中心,正在设计装修中,活动并同步开展。
跟上受众的脚步,番禺区为文明思想的传播搭起了线上实践平台。依托番禺有线“禺乐+”4k融合互动电视平台,通过整合盘活现有资源,打造承载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明实践课程资源的平台,实现“课程上网共享、站点灵活选用、后台随时更新、避免重复建设”。
场所规范化:“五有”标准,“6+n”宣讲
市文明办要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阵地要按照有场地、有布置、有队伍、有活动、有保障“五有”标准打造,统一设置实践中心(所、站)标识和管理制度、 组织架构、活动计划、志愿服务队伍等内容。宣讲活动则按照“6+n”(学一篇重要讲话、读一段传统经典、唱一首优秀歌曲、看一部视频短片、讲一个 身边故事、作一次感想交流,n为特色活动)开展,“为的是把理论讲透、把故事讲好、把道理讲活。”
“规范化阵地需要明确建设标准及资金支持。”花都区文明办为此制定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试点建设标准,要求各中心(所、站)建设“两室四馆(廊)”(即理论宣讲室、文体活动室、村(党)史馆、乡贤馆、家风家训(民俗)馆、科技文化长廊),明确上墙制度及宣传内容,规范全年活动次数,推进站点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区财政筹措资金1325万元,分别对实践中心(所、站)的试点建设和日常运营管理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
《花都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实施方案》还立下“军令状”,今年7月前基本完成26个站点的场馆建设任务。目前,全区已完成了6个实践站的场馆建设,共计开展了39场活动。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何道岚 通讯员穗文明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唐欢

中秋送礼送健康--肩部捶打按摩器
马铃薯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代理中至信橱柜最多需要多少钱
河南农业沙盘制作效果图,欢迎咨询
东安定制SSC系列不锈钢壁挂式安全帽架放置架可配支架
今后在农家乐不仅有农家菜,还能品尝五星级酒店菜品
全自动大型冻肉绞肉机
卓著橡塑(图)_塑料注塑加工
宁海国五黄牌垃圾车什么价格
河北气动点焊机@河北气动点焊机厂家@东光县振东点焊机
湖北艺术生文化课培训,奥林教育一对一培训值得信赖
山东新齐发钢铁 山东16mn合金矩形管
中海名全屋定制实力强 怎么加盟?
专用于青枯病的杀菌剂青枯立克大蒜油
建设温室大棚选几字钢骨架
我爱台妹的加盟费要多少
杜邦二甲基乙酰胺(DMAC)
小县城开特色快餐店生意好吗 莫瑞卡西式快餐店加盟有市场
铝圆片,铝圆片,仪征明伟铝业
湖北秭归县标准气缸总代理 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