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高考作文",左宗棠是如何写的?

一说左宗棠会读书做文章,后世大概没有异议。他5岁开始跟父亲左观澜习诵四书、五经,14岁参加湖南湘阴县童子试,考了全县第一名。
左宗棠读过的启蒙教材
从15岁到20岁,因父母相继去世,左宗棠谨守儒家规制居家守孝,不能参加考试。20岁那年,依然还是童生的左宗棠,再入科场已有点时不我待。他决定冒险跳级赌上一把,花去108两银子,买来个秀才功名,作乡试入场的准考证。考后踮脚翘等张榜,居然高中湖南举人,在48名上榜者中排名第18。这相当于今天连高中文凭还没取得却越级先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从21岁到26岁,左宗棠怀揣举人资格证,先后三次进京会试。会试相当于1980年代考大学、今天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23岁那年,左宗棠一举高中进士,在湖南考生中排第15名。其时,大他一岁的长沙府同乡曾国藩也时来运转,经连续七次府试之后,也终于考中秀才。
清朝进士录取名额根据各省交税数额来确定。湖南上年收成不佳,上缴税银无多,朝廷只给了14个指标。排名第15的左宗棠被生生刷了下来。荐录他的同考官温葆深心有不甘,仍极力推荐,但道光皇帝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坚决不予通过。
清朝会试录取人数在96人至400人之间,湖南考生中榜,理论上必须是各地州市的第一名,难度系数大约是今天考取北大、清华名校的10倍。
图片版权归摄图网所有(已授权)
左宗棠26岁时为什么便早早放弃会试?接连参加三次,他已经考疲了。论年龄,他在全国考生中尚属于儿童级。古人文化圈里流行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岁才能背诵完四书、五经,在读书人中已经属于老同志;五十岁能够考上进士,在中榜者中仍属于少年。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大思想家魏源,考上进士时便已经51岁高龄,但在同年中仍不算大。
左宗棠因天资过高,起跑速度过快,在人家考秀才的年龄去考进士,结果被道光皇帝朱笔设卡,一跤跌得爬不起来。
事后去看,也多亏道光皇帝用朱笔卡住了左宗棠的进士功名之路,让他及时掉转人生方向,到广阔的民间天地里经受与官场、书本完全不一样的锤炼,为日后成为实干家累积扎实过硬的本领。如果左宗棠23岁便顺利在朝廷做上词工之臣,根据他已定的个性、资质特性做沙盘推演,不说他日后的文章难以比肩胡林翼、曾国藩,连文词雅贍的潘祖荫、郭嵩焘也让他难以跟上,在大清帝国渊深浩瀚的翰林院里,左宗棠将注定是平庸众官中有之不多的一个。
清朝的会试,考的是八股文章。会试每次考三场,每场少则三篇,多则五篇,左宗棠三次会试,前后写了三四十篇考场作文。
左宗棠当年那些会试的考场文章,到底做得怎样?
凭我们对八股文的印象,似乎不妙。明朝最初设立八股取士,到清朝弊端毕现,后世饱受非议。民国时期流行一句话,说被抛弃的传统中,最没有争议的,一是女人裹小脚,二是八股文。
八股文真的人见人厌吗?我们今天不妨来看左宗棠首次参加会试(1833年癸巳科)第一场的开篇八股作文试卷。仔细读完这篇800字的考场作文,或许会有一些不同于以往对八股文简单贴标签式的观感。
二左宗棠会试开篇考场作文的题目叫《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换用今天的白话题目,大致可以叫《古代的人心地正直厚道,当代的人喜欢装傻玩套路》。
这篇文章系全部用文言文写成。考虑到今天的高考生仍有文言阅读的高考题,阅读理解难度与此文大致相当,笔者原文照录,不另作现代文翻译:
愚亦不古若也,直与诈殊其实矣。夫古之愚,不自知为直也,自有诈者,遂并不敢以愚曰今人矣。何其不古若也!
且宇宙有愈辟愈巧之局,人心有愈转愈薄之机,其饰智以相幻惑者无论矣。若乃肖其谨愿之形以为昭,反其诚笃之实以为应,致观之者始怜之,继疑之,终恨之,而并不欲以常悄测之。吾用是不敢爱今,不敢薄古矣。
使不有今日,则吾亦第谓侗侗无知者与矜狂同为古者之疾,犹欲进而治之,以善其质而祛其蔽也;而不谓机变相乘,乃至于今也。
朴实之士少机心,貌诚之人多隐疚,古今人何遽不相及乎?而情伪深于行习,饰于外者难必其不喻于中,几疑朴鲁之姿半由摹拟。不自知其拙,其拙真;恐人不知其拙,其拙伪。古今人岂能以相藉乎?而狡黠根于性始,窃其似者未尝不时露其真,宛若天性之良,亦分风气。故自有今之愚,而古之愚者乃可思也。
不求人知,并不求人谅,心无宿虑,随时随处遇其天,人不之知,并已亦不自知,一意孤行,勿二勿三完其本。古之愚也,古之直也,而今果何如者?
缪为迂拙之状,以潜伺乎事物之来。其肖形以出也,盖不知几经揣摹矣。彼信我者,舞智以扰之,彼易我者,乘间以投之,而后吾之术罔不济。世岂有如此之愚者乎?彼特影借乎古之愚以售其欺,更备采乎今之愚以全其术。其愚也,乃护其术之具耳,欲谓之愚,不得也。托于长厚之名,以阴逞其狙变之实,其曲摹而成者,盖非复意料所及矣。拙者遇我,以其性相近而不我防,巧者遇我,以其术素工而不我忌,而后吾之志乃可逞。世容有如此之愚者乎?彼盖冒古之愚以绝天下之疑,复挟今之愚以收天下之遁。其愚也,乃饰其伪之资耳,欲仅目之愚,亦不得也,诈而已矣。
古之愚而适得其愚,(今之愚)而反流于诈。虽曰时势使然,毋亦人心之正谲为之焉。夫愚则愚耳,诈则诈耳,独奈何假托以行私也。外醇谨而内沉鸷者,尚何望哉!古之愚引以为已累,今之愚且以为世累,即曰习俗移人,要亦民情之厚薄所致焉。夫愚自愚耳,诈自诈耳,独奈何相反而相假也。凡貌取而行违者,盍自思哉!
我观今人,我思古人矣。
耐心读完,似乎并没有预想中的内容空洞、矫揉造作之感。相反,全文从头到尾完全没有一句空话、套话,称得上是一篇针砭时弊的议论文。用现代人的话说,这是一篇关于浮世绘的素描图,是清朝社会装傻玩套路者现形记。
如此恳切老到的文笔、鞭辟入里的文字,居然出自才21岁的左宗棠之手,确实令人惊诧。不说今天专治古典文学的博士写不出这等文章,即使专靠舞文弄墨为生的作家、学者,能够用文言写出可以相媲美的作品,恐怕也屈指可数了。
自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加之胡适在20世纪初发起以白话完全取代文言,一个多世纪来,习惯白话说些的我们,不但对四书、五经已经完全陌生,对文言文章的陌生程度,已经不亚于外文。
读者看到这里大概会反问:今人为什么要懂文言?写得一手这样漂亮的文言文,有用吗?
三自周朝至清朝,中国崇尚以德治国。儒家读书人从启蒙起,学的便是文言书写的道德文章。三千多年的实践证明,以德治国最大的问题,是道德属于软约束,难以真正实现治国;而不虞之难是,个人道德最容易伪装,难以辨识,结果伪君子盛行,历代王朝往往是伪德败国。
1833年的中国,执政者道光皇帝被伪君子困扰,贵以朝廷之尊,居然以现代版的装傻玩套路问题对精英读书人考问,可见当时社会人心涣散、道德败坏已经达到何等程度。
事实上也是如此。从左宗棠家书中可以明显看到,鸦片战争前夕,西方人以地下方式跟中国做生意,西方以利为本的工商业文明的价值观,开始严重冲击到大清帝国以义为本的农耕文化价值观,乡土中国、农耕中国开始松动解体,中国民间社会为个人私利而与家人、亲戚、邻居、朋友、同乡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的现象骤增。世风日下,人心日偷,蒙面丧心者防不胜防。以左宗棠本人为例,他建成柳庄,刚住进去便家里进贼。
国门洞开,崇尚利益、以利益关系来确定群己界限的社会,真正有效的只能是法治。但清朝的立国根基是德治,它无法自我突破,更不可能自我革命,最终的结局,辛亥年里同盟会会员试制炸弹偶然走火,引发大清帝国自行崩塌。
以德治国既然如此无力,道德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当然。孔夫子说,足食、足兵、民信,如果必得要去掉两项,那么只需保留民信就可以了。道德是人类自觉的规范,道德的底线,就是法律;没有道德,人类一切都会失去。这一点连西方人也知道:如果道德也是相对的,人肉只是口味问题。
对待道德,我们只要秉持中庸,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就可以发现,在以德治国不靠谱之外,道德还有一个真正可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功能,以德育人。
古老的中国历经数次变乱而没有亡国,中华文明每每凤凰涅槃得以新生,一个根本的原因,中华文化从来没有中断。中华文化之所以始终延续,根本原因,在以德育人在全社会从来没有中断。儒家道德文化在民间长存下来,即使朝廷灭亡了,仍礼失存诸野。
左宗棠这篇考场作文,谈的正是以德育人。在利益搅乱人心、欲望蛊惑社会的时代,左宗棠试图回到儒学八目的原点:诚意、正心。当社会越来越多人醉心装傻玩套路,这些人反倒可以活得更好,社会价值观必然从错乱走向混乱,价值观混乱正是天下大乱的前兆。要将这种乱象消灭在萌芽阶段,唯一的办法,重视传统文化与教育事业,让人心逐步回复到正轨。
左宗棠出山为官后,正是通过大力兴办文化与教育的方式,来净化装傻玩套路的社会妖氛。他说:
天下之乱,由于吏治不修;吏治不修,由于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由于人心不正;此则学术之不讲也。
但左宗棠办事,用的却是法家手段。
法家办事的具体方法,来自实学。实学相当于今天的理工技术,如农学、舆地。而左宗棠精通的实学,恰恰是同时代其他官员所完全不具备的。
毕生致力传播儒学,左宗棠兴办新疆汉文馆
四与左宗棠重视以德育人比较,现代社会似乎有些变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对于儒学修身,道德文化教化,则有些被忽视了。
事实上,道德文化与修身水平,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官员的基本功。孟子说: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有了它没觉得有什么,没有它绝对不行。古代的官员,个个精通道德文章,而完全不懂理工技术,所以实学的办事能力才显得特别重要。比照现代社会,则完全反过来了。当官员的办事能力成为人人必备的看家本领,道德文化与修身水平便变得尤其稀缺与特别重要。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里总结,在道德文化与修身水平就是一切的世代,国家金融缺乏数目字管理,成为大明王朝的硬伤。但即便如此,明朝灭亡之后,中国仍在,清朝沿用中华文化,仍开创出康乾盛世。乾隆一朝,中国经济高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
在缺乏数目字管理的古代,中国在问题丛生中仍能相对平稳地发展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以德育人化民成俗,已经培养出了一个稳定的民间社会。古人的高明之处,将精英教育与平民教育分开:朝廷科考实行精英教育;民间乡绅对平民普及教化。 平民教育关心生活享受,精英教育关注家国天下。因为精英没有被平民销蚀、淹没,国家一旦有事,仍有能力出类拔萃者站出来担当。
精英教育的特色在于通识教育。也就是说,儒家士子将四书、五经的原理弄懂后,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可以一通百通。清朝中央一共有六部,曾国藩在朝廷五部做过部长,曾国藩、左宗棠都没有学过军事。左宗棠则将读书的方法迁移过来用来办军事。这些在今人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
精英化的通识教育与平民化的专业教育,事实上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与成长目标。只是,精英化与贵族化完全无关,贵族教育恰恰是平民教育,他们关心生活与享受,不知有家国理想。
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期间,已经系统读过乾隆皇帝所著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左宗棠在城南书院(湖南第一师范前身)期间,更是系统读过贺长龄辑、魏源编的《皇朝经世文编》。这些书籍都是本源的治国方略,两人其时虽然都是寒士身份,但都是少年时代自觉走上精英教育道路。
由左宗棠考场作文拓宽来看,左宗棠给到当代青年学子的启发是,他18岁前将传统 儒学的通识全部学通学透,奠定了传统文化童子功,其后再转向研究专门的理工技术的实学。以儒学修身,以实学办事,他才得以脱颖而出,成为清朝重臣中的一座高峰。
陕甘总督时期的左宗棠
曾国藩毕生同样投心育人,他晚年总结,一个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得益于一二渊深微漠之人的倡导。这说的是时代启蒙者与引领者的重要性。孙中山先生说知难行易,也是看到了新思想启蒙者的重要性。今天有人否定启蒙者与引领者的必要,这其实是平民教育乐观主义者的观念大跃进,打着平等与平民化的旗号,认定每个人都有成为孔子的可能,这无疑是在画饼忽悠群众,有着强烈的民粹色彩。
左宗棠事实上就是曾国藩说的一二渊深微漠之人。作为一介寒士、草野书生,他穷困落魄,却不忧自身,反倒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会试作文里透露的这种精英意识,让他日后真正成为在艰难时世中挽狂澜于既倒的人物。
天下兴亡,士人有责。
1833年,从湘潭周家借来银两,颠沛流离赶到京城,在北京贡院的某个考棚里写下这篇古代的人心地正直厚道,当代的人喜欢装傻玩套路的考场作文时,左宗棠已经意识到:世道人心呈下滑趋势,在个人修身养性方面,后世需要向古人看齐;后人做事的方法,行事的观念,需要超越古人,具备时代性,不能邯郸学步,将自己学成古董。
_
图文:徐志频
图片来源:《左宗棠:家书抵万金》插图,网络
相关阅读:
从跨越32载的160封家书,揭开晚清一代名臣修齐治平心路历程,著名作家唐浩明亲笔作序,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东梁教授推荐,左宗棠嫡长玄孙提供大量珍贵图片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


最新力荐 低价批发高精度异形弹簧 各式精密异形弹簧 配件弹簧
小何三农:活性成分多于人参的作物,为您讲解种植三七的注意事项
批发选购 供应展示柜(厂家定制精品袜子展柜)商场展柜
5210铝管 5210铝合金 5210六角棒
贵州省县人民医院药房医用嵌入式等离子空气消毒机
清朝"高考作文",左宗棠是如何写的?
哪里有4S店装修公司|展厅装修设计
散户养殖信心不足,规模养殖户适时补栏,生猪产业价涨量缺
灵芝粉冲剂片剂粉剂药食同源保健食品OEM贴牌代加工
湖北二手直梯回收电话价格厂家
4月7日安溪特产城店铺转让/龙湖房屋出租等信息(点击免费发布、查询各类便民信息)
防腐钢管厂家及价格介绍
食用菌流水线机械设备
吉隆坡ISO9001的认证标准是什么呢
华蓥回收过期异戊橡胶
德胜 河南加工高频淬火设备
高分子缆绳现货
2016婚纱摄影排行榜强势揭榜 口碑 服务 创新成为关键
百年天天木门培训是在总部吗?
湖北磁力齿轮泵厂家哪家领先行业